![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 ? 在黃浦區一座不同尋常的電廠正在建設中。它不燒煤、不燒氣,沒有設備、看不到廠房,預計三年內,它能在用電高峰時釋放出約5萬千瓦電力。這座由大數據支撐、互聯網賦能的虛擬電廠,正成為上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獨特案例。
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 ? ? 位于九江路廣西北路的寶龍大廈落成于2004年,這座17層的商辦建筑是黃浦區虛擬電廠的一個節點,曾八次參與虛擬電廠的試運行,常規“發電”能力在100千瓦左右。
? ?一座距離南京東路步行街僅咫尺之遙的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說來也簡單。工程部負責人潘睿銘告訴記者,大樓有兩臺空調機組,在用電高峰時段,只要關停一臺空調機,就能通過減負為電網釋放出100千瓦電能。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 ? ?實際上,黃浦區的虛擬電廠,就是由許多類似寶龍大廈這樣的樓宇構成的一個能源互聯網管理體系。與一般樓宇自發、零散的節能行動不同,虛擬電廠每次運行,都經過周密組織,從而讓眾多樓宇能在同一時刻按預設方案“關開關”。迄今,虛擬電廠最大規模的一次試運行,參與樓宇超過50棟,釋放負荷約1萬千瓦。按此推算,如果上海全城都能推廣這種模式,就相當于在不增加資源消耗的情況下新建一座大型電廠。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 ? 虛擬電廠的目標并非只是節能。黃浦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城市電網峰谷間的負荷差十分明顯。在上海,夏季最大負荷是最低負荷的兩倍多,而縱觀全年,能超過90%峰值負荷的時間累計不到100小時,只相當于365天的1%。而就是為了保證這1%,國家必須保留大量冗余發電能力。由于冗余電廠多為小廠,能耗高、環保差,因而,在峰時臨時啟動填補供電缺口的正是最不綠色的電。
? ? ?虛擬電廠的實質,就是通過對用戶行為的精細化調節,實現柔性的負荷控制。這樣既能省下大量電力投資,也可有效提升環保水平。由于這種管理方式的重心在需求側——也就是用戶側,所以被稱為“需求側響應”。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 ? 2015年黃浦區開始需求響應試點工作,在試點過程中,針對一年中的采暖季,制冷季,過度季分別進行了需求響應事件嘗試,充分驗證了需求響應的可行性與潛力。通過試點驗證,參與響應的樓宇最大負荷削減可達25%,平均削減負荷達10%。由于黃浦區需求響應試點工作效果顯著,2016年8月國家批復了上海市城區(黃浦)商業建筑需求側管理國家示范項目,項目基于互聯網+智慧能源+大數據技術,開發建設上海城區(黃浦)商業建筑虛擬電廠,實現智能化、自動化、規?;?、資源多元化商業建筑規模需求響應,并為電力調峰/調頻和吸納可再生能源提供服務。力爭建設覆蓋黃浦區超過200幢商業建筑、具50MW容量(DR)、10MW自動需求響應能力(ADR)、2MW二次調頻能力,開發虛擬電廠生產與運營調度管理應用,以及年虛擬發電運行時間不小于50小時的城區商業建筑虛擬電廠。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 ? 在黃浦區,像寶龍大廈這樣對能耗實施在線監測的樓宇,總數已超過230棟。據市住建委和市發改委聯合發布的統計,這個數字在全市各區中排名第一。過去幾年,黃浦區一直希望把低碳打造成自己的新名片,因此,在推進建筑能耗在線監測上不遺余力。目前,區內95%以上符合安裝要求的公共建筑(包括辦公樓、商場、醫院、學校、政府機關等)都實現了能耗在線監測,涉及智能電表1萬多只,年監測用電量超過10億度,占社會領域用電總量的40%。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虛擬電廠|黃浦區的這些辦公樓怎會變成“電廠”?]()
? ? ?目前,黃浦區內95%以上符合安裝要求的公共建筑實現了能耗在線監測,涉及智能電表1萬多只,年監測用電量超過10億度,占社會領域用電總量的40%。從大數據的角度來看,這1萬多只智能電表,相當于1萬多個不停歇的數據源;而其連接的在線監測平臺,則是具備數據整理、分析、呈現功能的數據加工中心。
來源: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